4月12日,西安市兴庆宫公园的牡丹吸引游客拍照打卡。
4月13日,合阳万亩牡丹庄园里的凤丹牡丹清新雅致。
4月11日,湖南游客蒋朋(右)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。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孙亚婷摄
4月20日,谷雨,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此时,田中秧苗初插、作物新种,最需要雨水的滋润。谷雨取自于“雨生百谷”之意,承载了古人对丰收的希冀。
雨滴滋养谷物,也催生了牡丹的艳丽。牡丹,以雍容典雅的姿态,深得国人喜爱。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。最晚自唐代起,观赏牡丹便成为谷雨时节的重要习俗和乐事,因此牡丹又被称为“谷雨花”。
在暮春的暖风催艳朵朵牡丹之时,让我们循着文人的墨迹,感受牡丹魏紫姚黄的倾城之姿。
国色天香:佳名唤作百花王
4月12日,西安兴庆宫公园游人如织。穿过牡丹桥,来到沉香亭前的牡丹园,园中的牡丹在阳光下肆意舒展,或红若丹霞,或白似瑞雪,或绿如翡翠,或黑紫交融,五彩斑斓,香气悠悠。游人流连忘返,纷纷驻足欣赏,拍照留念。
当下正值西安兴庆宫公园第31届郁金香牡丹春季花卉展,园内种植的100多种近万株牡丹绽放,成为春日盛景。
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来这里看牡丹。它们开得太漂亮了,看着就让人心情舒畅。”西安市民李欢告诉记者,唐代长安城就以赏牡丹闻名,如今来到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宫殿遗址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
回溯历史,早在春秋时期,范蠡所著的《范子计然》中就有对牡丹的记载。牡丹的栽培观赏何时开始,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,有“始于唐代说”,也有“始于唐代以前说”。无可争议的是,在唐代,牡丹已经广泛用于栽培观赏,人们赏牡丹的喜好是从长安开始的。
舒元舆的《牡丹赋》记载,牡丹花的奇异绚丽吸引了武则天,于是,她将牡丹引种到京师长安,使牡丹成为“上苑”的一员。从此,牡丹被更多人重视,牡丹文化开始萌芽。盛唐时期,牡丹在长安宫殿内的栽培有了一定的基础,最具代表性的宫廷赏花活动是天宝年间,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梨园弟子来到沉香亭观赏牡丹,宣召翰林学士李白现场填词。李白带着醉态,一挥而就的《清平调》三首,留下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“名花倾国两相欢”等名句。
每年谷雨时节牡丹花盛开时,不只是宫廷贵族,百姓也会出门游赏牡丹,到了“家家习为俗,人人迷不悟”的程度。文人雅士赏花饮酒,互动作诗,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赏玩活动促进了牡丹文化的繁荣。
刘禹锡以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盛赞牡丹,皮日休以“落尽残红始吐芳,佳名唤作百花王”称颂牡丹,白居易以“千片赤英霞烂烂,百枝绛点灯煌煌”描绘牡丹花色的璀璨热烈,秦韬玉以“压枝金蕊香如扑,逐朵檀心巧胜裁”刻画牡丹花香的馥郁芬芳……
宋代以后,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,全国很多地方大规模种植牡丹。明清时期,牡丹品种的数量和质量更胜一筹。如今,每到谷雨节气前后,我国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牡丹花会。在陕西,市民游客若想欣赏牡丹的国色天香,除了西安兴庆宫公园,还可以选择西安牡丹苑、咸阳大唐牡丹园、安康花遇湾牡丹园等景点。
艺术之美:占断城中好物华
唐代诗人徐凝盛赞牡丹:“何人不爱牡丹花,占断城中好物华。”牡丹花朵丰茂、色彩艳丽,象征着华贵繁荣、吉祥和平。人们喜爱牡丹,欣赏它盛开的模样,还将它融入文艺创作、工艺器物、建筑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记者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走访时,发现很多游客在牡丹花前作画,闫方煜就是其中的一个。他手拿画笔,轻蘸颜料,寥寥几笔便将眼前的几株牡丹描摹在了一柄圆扇上,随后,又在牡丹上方添了一只灵动的蝴蝶。
“在绘画创作中,对事物的感知是很重要的,画家不能闭门造车。人们常说牡丹‘花开花落二十日’,趁着春光大好,我一早便来到这边写生,将牡丹华贵的身姿留在我的画作中。”闫方煜说。
牡丹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。牡丹的华丽之态还出现在壁画、织绣物、陶器、瓷器、木雕、砖刻、石刻等艺术作品和实用器物上。
唐代运用在瓷器、织物上的牡丹纹繁复丰满、色彩艳丽,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磅礴大气的审美意向。宋代偏向于使用折枝花式与穿枝花式表现牡丹纹,呈现出自由舒展的纹样特点。明清时期,牡丹纹造型再次被放大,花型硕大是这一时期作品的标志,纹样也倾向繁缛华丽。
陕西历史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之一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造型新颖别致,纹饰繁复华丽。壶身呈圆形,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,下饰一周仰莲瓣,线条恣意洒脱。最特别的是这件文物“倒注液体,翻转不漏”,人称“魔壶”。
4月11日,陕西考古博物馆的第四展厅里,几件青釉刻花牡丹纹瓷器吸引了头簪牡丹、身着罗裙的湖南游客蒋朋的注意。蒋朋说,她很喜欢牡丹花。她的造型就是参考了唐代周昉画作《簪花仕女图》中的人物形象。看到刻着牡丹纹的瓷器,她很惊喜。
这几件青釉刻花牡丹纹瓷器烧制于北宋宣和五年,2020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孟氏家族墓,为茶具、酒具、生活用器等耀州窑瓷器。牡丹纹线条刚劲流畅,花型饱满大方,展现了北宋时期瓷器工艺的高超水平。
实用价值:独立人间第一香
在观赏和艺术价值之外,牡丹的实用价值也不容小觑。
1972年,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东汉早期医简记载,牡丹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可用作治疗血瘀。在后来的《证类本草》《本草纲目》等著作中,均有牡丹入药的记录。
渭南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,干湿季分明,土壤富含有机质,适合牡丹生长。
2015年至2016年,中资国业牡丹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渭南市合阳县、蒲城县规模化种植凤丹牡丹21760亩,开启牡丹产业升级、群众增收致富之路。
多年来,中资国业围绕牡丹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观光等环节,构建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项目,已成为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、种植水平最高、加工水平最精的牡丹全产业链链主企业。
4月13日上午,记者来到渭南市合阳万亩牡丹庄园。一眼望去,园里清新雅致的凤丹牡丹长势喜人。
花农从5点开始忙碌,只为选取饱满完整的牡丹全花。
“花叶根茎籽,牡丹全身都是宝。”中资国业产品经理王杰琼介绍,“花农采摘的牡丹全花会被及时送到我们的现代化工厂,在低温冷库中进行储藏保鲜,随后,在面积4.5万平方米的10万级GMP无尘洁净车间内,或经过真空负压蒸馏出养血养心的牡丹花瓣液,或经微波慢烘制成牡丹花蕊粉。这些营养丰富的原料及经过深加工后的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,远销国内外。”
说话间,几名游客经过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,他们撷取一些牡丹花蕊品尝起来。来自天津的游客唐暖阳说,他们是做健康产业的,来调研新产品的制作原料,对这里的牡丹花蕊很满意,之后会展开洽谈合作。
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记者参观了丹皮车间。在这里,生长6年以上的牡丹花根,经过刮皮、切割、抽芯、晾晒等环节,就成了清热活血的药材牡丹皮。
“把孩子送到学校后,我就过来工作,一天可以抽芯50公斤左右。”合阳县百良镇北岳庄村村民朱晓丽说着自己的“战绩”。
“我们致力于挖掘牡丹的食用、保健、药用及美容价值,让牡丹成为带动乡村振兴、促进群众增收、发展文化旅游的亮丽名片。接下来,我们将聚焦技术突破,继续深化牡丹药用成分的提取、拓展生物医药领域应用、扩张国际市场、打造‘牡丹碳中和示范区’,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”中资国业董事长林奋表示。
合阳万亩牡丹庄园已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、陕西省定制药园等。每年4月,这里都会开门迎客,举办内容丰富的牡丹嘉年华。
“为了进一步提升游玩体验,今年的牡丹嘉年华,我们新增了文艺表演、踅面美食节、书画摄影展等内容,还沿着牡丹大道种植了8种观赏牡丹。人们可以在观景平台上远眺牡丹争奇斗艳,也可穿梭在田垄间细嗅牡丹芬芳。”林奋说。
编辑:呼乐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