篾做骨披红衣 竹韵灯影年俗浓

时间:2025-01-21 09:09:25  来源:西安晚报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 “ 发现 ” ,使用 “ 扫一扫 ”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篾做骨披红衣 竹韵灯影年俗浓

2e2128d30654433108545875e5d18074.jpeg

王学坤老人邻居王伟一家制作的灯笼

3001c6ba50660cf030e15a9ba089fd3e.jpeg

选竹

ade873565172f0dd213e8e36d00251e3.jpeg

破竹

646c8a7898d965e8da53eaefb7f80d60.jpeg

分篾(捻篾)

cc090e6d767f5c36ee2fa14d54cf6076.jpeg

滚浆

38ed2bb410b97507467c932988848e46.jpeg

王学坤老人展示编织竹篾子灯笼时的“编织”技艺

a75bb89613f1f555a6fb51e31805ba08.jpeg

王学坤老人正在挑选灯笼

冬日的午后,暖阳洒满白鹿原,83岁的王学坤老人正在自家院子里专注地编织着灯笼。他手持篾刀,熟练地划开竹篾,然后用牙咬住,用力均匀地扯下,瞬间,4根如同细挂面般的篾丝便出现在手中。这只是白鹿原竹篾子灯笼制作步骤中的一环,已经足以展示老人精湛的技艺。

王学坤老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”的传承人,据他介绍,白鹿原竹篾子灯笼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,需要经过选竹、破竹、泡竹、破篾、起篾、划篾、盘篾踏底子、分篾(捻篾)、编织、收口、烘烤、捏圆、滚浆、糊纸等步骤。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,才能制作出造型古朴、工艺精湛的灯笼。

白鹿原竹篾子灯笼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,当地居民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,通过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,编织出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灯笼。这些灯笼不仅美观大方,而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。

近年来,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,白鹿原竹篾子灯笼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技艺,白鹿原竹篾子灯笼也成为白鹿原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。这项技艺不仅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。 文/图 记者 窦翊明

编辑:呼乐乐

网站简介 |  本网动态 |  友情链接 |  版权声明 |  我要投稿 |  联系我们 |  工作邮箱 | 不良信息举报 |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
本网站法律顾问: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
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61120170002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:029-85257337(传真) 商务电话:029-85226012 投稿邮箱:news@cnwest.com
Copyright ©2006- 西部网(陕西新闻网) WWW.CNWEST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.